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创新实干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板
——广西防城港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纪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珠河街道那天花村推广村民议事协商“圆桌会”模式,将原来1000多字的村规民约改编为168字的“三字经”村规民约;东兴市东兴镇花溪社区建立“互联网+”宣传工作机制,开设“党旗领航·公益课堂”,开发“花溪便民网”App……近年来,防城港市持续深入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不断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共有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8个自治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新为要,化“繁”为“简”
防城港市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工作人员送法进乡村。
“爱祖国,感党恩,遵法律,守道德……”走进防城港市防城区珠河街道那天花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那天花村的“三字经”村规民约。“以前有1000多字,比较复杂,村民记不下来,简化后仅168个字,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易推广。”那天花村村支书石春玲介绍,通过召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多次研究和讨论,最终制定了“三字经”村规民约,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融入其中,内容接地气,有法味。那天花村还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圆桌会”模式,以“圆桌会”的形式不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座谈会;建立“乡村振兴积分超市”,面向全体村民推行“因事获分,依分换物”工作机制,激发村民争做“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
那天花村是形式上的创新,东兴市花溪社区则侧重于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该社区全面开展“互联网+”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用足用好微信小平台,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微信号,将信息简要地以语音、图文、视频等方式及时传送,法治宣传成效良好。此外,开发“花溪便民网”App,让群众在花溪辖区内随时能进行0-3公里边民补助的网上年审。“便民网App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后,用户不断增多,让原本繁杂琐碎的程序变得简单易操作。”该App上线后,不仅减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审核量,还极大方便群众年审,获得广泛好评。
实干为本,合体“作战”
今年9月20日,2023年全区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培训班在东兴市开班,来自14个地市的代表齐聚东兴,为基层治理寻良方、长见识、学本领。期间,学员们前往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现场观摩学习,了解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情况。该村注重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村小组会,常态化组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利用京族哈节、京族歌圩日、开海节等时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建有法治宣传长廊、京族哈节广场(法治广场),让群众在游玩、健身、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质。防城港市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中,注重与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这是实干兴村的生动案例。
防城港市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选派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组成“三官一律”工作组进驻342个村(社区),定期接待群众来访;联合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到工作配合、信息汇合,变“孤军奋战”为“集体作战”,全力为群众调处矛盾,提供法律服务。
2022年来,防城港市司法系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00多个,开展法律宣传活动80多次,解答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入户走访3500多户,有效防止个人极端事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坚持“调解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使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教育和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村中的重大项目签约前,我们都会召开户代会,由村民投票决定这个项目能不能做、要不要做。”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板八村的村干部介绍,该村坚持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纳入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每户推选1人参会、议事、表决,做到村民的事自己决定,推动被动受益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主体。开展村民自治,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在防城港市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各村镇、社区坚持工作公开透明,强化村级民主自治,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