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法治观察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纵横 > 调解成功率达95%!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特色化”调解促进民族团结

调解成功率达95%!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特色化”调解促进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2023-11-24 来源: 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解纷止争唱和谐 平安寿乡客盈门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动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世界巴马,康养福地。如今,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到此养生,正享受着平安给他们带来的各种福音……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1个民族。近年来,旅居巴马的“候鸟人”达10万以上。针对多民族聚居和外来人口剧增带来矛盾纠纷频发多发的风险,巴马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依托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力量,创新矛盾纠纷预防机制,走出新时代社会治理引领信访工作新路子。2021年,巴马作为全国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立体化”调解夯实治理根基

  在那桃乡民安村,自从民安大道、贺巴高速公路、山茶油加工基地、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后,土地纠纷、补偿纠纷等各类矛盾接踵而至。在县、乡政法部门的指导下,民安村创新探索“党建+网格+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分”乡村治理模式,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该村积极推进立体化调解网格运作,划分1个村级网格、5个屯级网格、32个组级网格,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党支部成员、村民小组长、理事会成员担任小网格长,党员、村民代表等担任网格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切实做到“治理无盲点,监督无死角”。今年以来,全村共收集村情民意25条,代办为民服务事项55件,化解矛盾纠纷16起。如今,民安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评“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县信用村”。

  民安村立体化调解网络成功运行是巴马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工作中,该县通过完善各级调解机构、设立民间调解组织、用好少数民族乡贤能人等形式,构建立体化调解网络,设立县级调解中心,建立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旅游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劳动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上半年,全县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48件,调解成功348件,调解成功率100%,全县没有出现因调解不及时引发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上访事件。

  巴马县建立民间调解组织,吸纳在当地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的乡贤能人担任调解员,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

  “本土化”调解提升信访效能

  “你和工友们都是在巴马务工吗?”巴马县信访局接待中心主任叶锋是壮族,他用刚学会还比较生硬的瑶族语言问道。

  “都是在巴马这一带,那个工程去年被影响了之后,我们都不敢跟这帮人做事了。”信访人舒某用瑶话夹杂着汉语回答。

  原来,从2021年1月开始,瑶族同胞舒某等16名民工到那桃乡、百林乡的二级公路施工,负责路面硬化、砌墙等,原本与对方协商工资月结,但累计46万元的工资,一拖就是一年。

  2022年1月30日,舒某等人将问题反映到巴马县信访局。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个好年,叶锋和同事一边记录诉求、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联系县交通运输局和项目施工方了解情况,并将信息汇报县委政法委。第二天凌晨4时,距离上访仅过去12个小时,舒某在睡梦中被手机短信声吵醒,而这天,正是除夕。

  “除夕这个清晨,手机提示46万元工钱到账了,非常感谢信访部门!”舒某立马联系其他工友,传达这个喜讯。

  这是巴马县打造“本土化”调解阵地,推行“双语”信访服务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巴马县少数民族群众以瑶话、壮话交流居多。于是,巴马县信访局在群众信访服务中心大厅开设“瑶语接访”“壮语接访”等少数民族语言接访室,配有专职或兼职“双语”接访干部,确保来访的少数民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表达诉求时,有人听得懂、问得了、答得对。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的巴马县,年均接待游客达657万人次,更有“候鸟人”长期在此居住养生。为方便“候鸟人”来访,信访服务中心大厅还开设“候鸟人”接访室。

  巴马县人民法院在坡月村成立首个旅游诉讼服务站,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导、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司法救助、判后答疑、涉诉信访等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巴马县依托“五位一体”信用体系,探索出“信用积分+银联消费券”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对参与“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且评为A级以上(含)的信用户,信用分可兑换成银联消费券,获得消费券的信用户可在全县支持受理银联二维码的商户和公交车使用云闪付App“扫一扫”或出示“付款码”进行支付核销,极大简化积分兑换流程。目前,全县已有3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发放消费券金额总计15万元,惠及3500多户信用户,有效推动和谐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特色化”调解促进民族团结

  清朝末年,家住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的邓诚才是朝廷一名战将。邓诚才当兵吃粮勇立战功,居功不骄傲;返乡务农不忘乡亲,不遗余力为百姓做善事。清朝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为了旌表耄耋老人的仁德范举,树其为乡里楷模,匡正民风,于1898年11月钦命广西提督为邓诚才老人题赠“惟仁者寿”寿匾。就是这一块牌匾,打开了一道空间,让光芒照射进来,映亮了一直隐秘的巴马长寿文化。

  如今,该县以“特色化”调解方式,助推矛盾纠纷化解,促进民族团结。巴马县长寿文化源远流长,补粮、送寿、敬老、祝寿等习俗在民间一直保持完好,“惟仁者寿”“春圃烟霞”“寿比冈棱”等敬老祝寿古匾珍藏民间,包含深厚的长寿文化底蕴。

  巴马县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助推矛盾纠纷化解。该县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挥着社会自我管理、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化等功能作用。基于此,在重要传统民族节日开展集中下访约访、带案下访活动,不仅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还能增强基层群众法治信访意识,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巴马群众增收致富、开启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巴马国际马拉松、巴马论坛等国际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长寿品牌”国际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到巴马旅游,为寿乡高质量发展厚植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该县建立“125”(一庭即法庭,两所即派出所、司法所,五会即旅游协会、消费者保护协会、村委会、候鸟人协会、蓝色纽带互助联合会)诉前调解工作团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邀请德高望重或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在景区养生的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参与矛盾纠纷联调联解。两年来,坡月村“候鸟人”等主动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9起,调解成功率达95%。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6/2023-11/21/content_126960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