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11月13日,记者从广州市公证处获悉,今年以来,该处深化“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收到群众锦旗、表扬信20件;部分公证事项办结时间同比提速36%。
“棘手案”办成“暖心证”
“我已经九十三岁了,能顺利办好房屋继承公证,感到很欣慰。”精神矍铄的王老伯谈起第一次办理公证的体验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老伯的老伴去世近二十年,遗留一套房屋。最近,王老伯想办理遗嘱公证,经咨询才知道,该房屋虽然以王老伯的名义登记产权,但系王老伯与老伴婚姻存续期间所得,依法属于夫妻共有财产,须先析产,确定属于老伴份额遗产的继承人之后再立遗嘱。
“一想到老伴去世这么久,自己年纪又大,担心将房屋留给孙辈的心愿达成不了。”王老伯说起往事,双眼泛着泪光。王老伯的儿媳说:“跑了好几个部门,都认为情况复杂、材料不齐全,我们真的以为房屋继承没法办了。”
王老伯的老伴生前系街道的普通工人,由于去世后没有及时办理继承手续,而王老伯的岳母后于他的老伴去世,根据法律规定发生转继承,岳母应当继承的份额转由王老伯的大舅和妻妹等四人继承,但是其中一位妻妹在王老伯的岳母去世后未及时办继承就去世,其应当继承的份额转由她的丈夫和两名子女继承。也就是说,原本只涉及王老伯和独生子的继承,一下子变成七名亲属有继承权。而且王老伯的老伴、岳母、大舅、妻妹、姨甥等人都是外地村民,增加了公证事项的办理难度。
获悉当事人的诉求,经办公证员黄幸贤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同当事人“拉家常”,在“聊天”过程中清楚了解王老伯老伴的婚姻、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情况,一张“继承人物关系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关键信息。
因为有的去世人员年纪大、年代久,有的当事人无工作单位、无人事档案,在反复研究这些信息中,黄幸贤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在有限的直接证据情况下,采取“旁证串并+跨域核实+上门公证”的形式,有条不紊积极收集材料,结合档案记载、结婚证、户籍信息、村委证明和档案、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材料综合判断事实。
一天之内高铁接驳小汽车往返近三百公里进村入户,用了两个多小时对六名当事人和四名老邻居、老亲戚核验身份、核对材料、交叉询问。终于,把这起在别人眼里“棘手”的公证办细办实。
得知继承公证顺利办好,王老伯委托儿子向广州公证处送来绣有“一心为民 廉洁奉公”“敬业正直 为民解忧”“人民公仆 为民解忧”三面锦旗,当事人感慨地说:“公证办好了,真的很感恩。”
“当事人找到公证处,是因为需要和信任,越是疑难案件,越是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不畏难,反复走访核实、沟通取证,当事人满意的笑脸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黄幸贤坦言。
“马上办”促成“高效率”
今年以来,广州公证处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有序推进公证事项“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法律关系明确、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办结时间同比提速36%。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公证+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国境类)”、“公证+不动产登记”、“公证+领事认证/附加证明”联办服务3842次,实现公证与相关事项“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
同时,广州公证处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充分利用客服中心、金融债权调解中心等平台,科学合理调配人员,转办公证服务需求1775次,及时响应企业及群众需求。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群众来电、来访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公证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组织公证员到基层社区为老年人、失独家庭、患病当事人等特殊群体上门公证1358人次,大大减少当事人往返公证机构次数。坚持周六日值班接待,为上班族、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者办理公证提供便利。规范指引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主动外出调查2528次,协助当事人解决“取证难”。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广州公证处聚焦关切企业发展,优化涉企服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公证服务下沉基层,拓展三农领域公证,助力乡村振兴。研究金融领域的公证需求和服务方案,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合作。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链条的公证服务,为权利人维权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实现公证服务从“一件事”向“一类事”、一个点向整个面、一个环节向全链条、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直接回应市场主体期盼、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直接助力经济民生,切实为企业解忧疏堵,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