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作为核心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08亿人。多年来,十堰市检察机关用法治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注入检察动能。
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2023年3月,丹江口市人民检察院从全市办理排水许可台账中发现,有多家排水企业、商户等未依法办理排水许可。办案检察官调取全市供水、市场监管和住建部门数据信息8万余条。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筛选出餐饮、医疗行业有效线索百余条,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确定需要整改的餐饮医疗行业线索20余条。
随后,检方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加强对排水户行政许可的监管。同步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健全污水管网管护制度,严格实施排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检方还将数据模型分析推送的线索移交给相关单位,帮助其改进提高,更好履职尽责。经过整改,相关工商户经整改合格,已全部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今年初,生态检察办公室与市法院、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成立联合办案中心合署办公,我们将该模型在全市推广应用,由过去‘串联式’执法改为‘并联式’执法,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丹江口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陈珊珊说。
近年来,十堰市检察机关先后出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办法,使得生态保护制度之网越织越密,全社会关爱南水的氛围越来越浓。此外,十堰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招募公益保护志愿者349名,邀请参加检务活动117人次,推广应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省际联动解决难题
3月初,郧西县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某水电有限公司未经审批在郧西县和陕西省山阳县交界处私自建造水电站,并投入使用近二十年。“这座水电站长期拦坝截流引水发电,导致天河流域河道断流干涸,对流域水生态环境及行洪安全造成不良影响。”郧西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翁茂进说。
办案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固定证据后,又向县水利和湖泊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该公司非法水电站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程建设、防洪行洪等履行监管职责。
为推动省际协同治理,十堰、商洛两地两级检察机关组织郧西县、山阳县水利和湖泊局召开联席会议,就合力督促该公司拆除非法水电站达成共识并向相关企业释法说理。各方达成一致后,迅速推动问题解决。
近年来,十堰市检察机关就与陕西省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检察机关会签了《三省五县(市、区)检察机关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联动周边检察力量,共同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资源,共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截至目前,相关单位已召开5次联席会议,推动解决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生态修复路径创新
2023年5月,家住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的王某从网购平台上购买电杆、抄网以及逆变器等工具,在堵河流域用电瓶带动逆变器、抄网电鱼,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案件移送至张湾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充分释法说理,讲明非法捕捞行为的危害性,涉案当事人均主动提出自愿增殖放流,并缴纳生态资源损害赔偿费,以修复其损害的渔业资源。
为实现惩戒、普法的目的,检方决定在案发地召开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会,并联合多部门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3月,在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监督见证下,王某等涉案当事人自费购买的10万尾鱼苗全部投放于堵河方滩河段以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强化协商性司法、恢复性司法、替代性司法,是我们探索出助力生态修复的检察路径。”十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少军表示,近年来,十堰市检察机关在依法追究破坏生态环境当事人刑事责任的同时,积极运用补植复绿、碳汇补偿、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增殖放流等替代性修复模式,着力恢复生态功能。
据统计,2022年以来,十堰市检察机关建立生态修复基地6处,督促增殖放流鱼苗316万余尾、补植复绿425余亩。
稿件来源:十堰市委政法委、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