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通榆县人民法院开通人民法庭负责管辖开通镇、苏公坨乡、十花道乡、新兴乡、三家子牛场的民商事案件。近年来,开通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案源治理改革,探索出“三个一”工作法,充分发挥德治、法治、智治作用,使案源治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可持续、可复制的新“枫”景。
强化“一站式”服务
打造便捷解纷平台
开通法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集立案、调解、速裁、司法确认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引入智能导诉、在线调解等智能化手段,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前几天我刚调解了一起赡养费纠纷,因为老人的儿子在外地,我们就通过线上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特别满意。”开通法庭庭长刘月明说。该案中,张某和妻子离婚多年,妻子带着孩子远嫁外地。如今张某年迈,身边没有人照顾,感觉很孤单。于是,张某起诉了自己的儿子,要求其按月支付赡养费。后经法官了解,张某只是多年未见儿子,想让儿子回来看看自己,但又说不出口。法官便联系到了张某的儿子,并通过线上法庭进行在线调解。张某的儿子表示,自己在外地工作,确实很少回来看望父亲,今后会尽量抽出时间回来探望,也可以接父亲每年到自己家住一段时间。这样的调解结果让张某乐得合不拢嘴。
“一站式”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仅解决了矛盾纠纷,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人心,让法律的温度得以传递。
深化“一网格”治理
实现纠纷源头预防
开通法庭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与辖区内的乡镇政府、基层网格、专属网格建立紧密联系,定期组织相关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动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的社会风险点。法庭还指导网格员开展法治宣传、矛盾排查、纠纷调处等工作,形成“法庭+网格”的案源治理新模式,实现了从“末端处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法院隔一段时间就来我们各个村宣传,还让我们关注《法官说法》直播,学习法律知识。各个村的村委会主任都是网格员,有问题大家一起联动调解。我们有事就先找村委会,村委会调解不了再找法院。”村民王某说。
在“法庭+网格”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内的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法庭与网格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不仅促进了法治与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还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人管。”村民李某感慨道,“这种变化让我们感到更加安心,也更加相信法律的力量。”村民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法庭+网格”模式的认可与信赖。
创新“一特色”调解
促进矛盾和谐化解
开通法庭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模式。他们聘请退休的执行局局长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为专职调解员,从执源治理上下功夫,主动参与到执行调解工作中。
2023年,哈尔滨某通信公司起诉通榆某企业拖欠工程款159913元,履约保证金198149元,共计358062元。法官受理此案后发现,通榆某企业并非恶意拖欠工程款,而是特殊原因导致无法给付,于是决定进行调解。法院的专职调解员从专业的角度释法明理,并讲解了一旦案件判决生效,就会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对企业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更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在调解员的多次劝导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开通法庭对这一案例的成功调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法庭干警意识到,除了传统的商事纠纷外,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工欠薪、涉农合同纠纷等都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法庭特别设立了“涉农纠纷调解室”,聘请了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兼职调解员。这些调解员熟悉农村习俗,了解农民心声,能够用群众语言化解矛盾,有效缩短了司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他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解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行“三个一”工作法,不仅案件调解的成功率大幅提升,而且调解质效也大大增强,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既节省了司法资源,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2022年,开通法庭新收诉讼案件234件、首执案件156件,分别同比下降67.9%、30.17%;2023年,新收诉讼案件184件、首执案件94件,分别同比下降21.37%、39.74%;今年上半年,新收诉讼案件43件、首执案件32件,分别同比下降64.1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