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两个结合”在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典范。身处基层治理第一线的人民法庭,如何走好群众路线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如何在解纷实践中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要求落到实处?如何发挥职能作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如何将诉调对接“调”的触角往前延伸,在服务“1+6+N”综合解纷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全省417个人民法庭坚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坚持调解优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基层治理,以法治方式赋能群众自治和多元解纷,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无形。近三年来,全省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72.5万件,诉中调解纠纷15.4万件,调解成功率60%。
关键词1:抓前端治未病
指导人民调解,从源头践行推广“无讼”理念
“当事人驾驶无牌机动车、没有交警责任认定书、没有保险理赔,这种案子怎么办啊?”前段时间,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华新村治安调解主任陈友川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时犯了难,马上一个电话找到“场外援助”。
电话另一头,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外砂人民法庭“片区法官”许凯坛迅速了解案情,一番专业解读和指导令陈友川茅塞顿开。他依样画葫芦地对着当事人进行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很快心服口服地签下调解协议书。
在陈友川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片区法官”为他量身定制的解纷“秘笈”。外砂法庭将辖区内34个村居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配置一名“片区法官”,负责定点包片联系,随时指导基层调解。
得益于一颗颗“无讼少讼”种子的播种,如今,各类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纠纷,基本能在村镇一级的“法律明白人”积极调解下,大而化小、小而化了。
和外砂法庭的探索一样,全省人民法庭针对案多人少、纠纷逐年增加的“通病”,积极开出“药方”——
紫金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搭建“禾坪说事+驻镇法官+驻村法律顾问”多元化评理说事团,依托“客家擂茶调解法”“饶让调解法”“法院+乡贤/村干部”等特色调解办法,调解成功率达80%。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立足地区民族特色,在各乡镇设立“和美瑶城”法官联络站,与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村(居)委等开展“五联”共治,打造调解员“村村通”工程,指导“瑶老”“乡贤”等调解员用“瑶语”乡音、乡情把矛盾处置在早、处置在小。今年1-11月,指导调解员诉前解纷616件,民事行政一审新收案件同比下降5.13%。
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今年7月设立首个驻村居工作室,依托乡贤调解、一庭两所一办等机制,打响“法官+信访化解”“法官+乡贤调解”“法官+村居共治”的诉源治理“组合拳”,推进纠纷源头发现、源头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推动基层社会大治理。”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省法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民法院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的意见(试行)》,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解纷体系,形成广东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线图。
省法院还印发《广东法院调解员培训管理办法》,规范、加强调解培训,逐步提升各类调解组织、调解队伍的纠纷调处能力。此外,在省法院推动下,“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广东建设考核体系,目前已经实现全省地市级考核100%全覆盖。
关键词2:抓中端治已病
完善诉调对接,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景区这边刚接到一宗纠纷,工人们吵得厉害,说要维权!”前段时间,江门开平市人民法院赤坎人民法庭法官梁治平接到了来自赤坎古镇联调工作站的一通电话。
天色已晚,从电话中就能感觉到现场的“火药味”。梁治平向接访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工人需求,又拨通了联调工作站值班民警的电话,让其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协商,自己也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
“拖了我们两个多月工钱了!请你们帮帮忙。”四名工人承接了赤坎古镇景区里一家酒店的装修工程,完工之后只发了部分工资就没了下文,工人怨气很大。分包公司工头无奈地表示,老板外出公章不在,无权发钱。
摸清了当事人并非恶意欠款的心理,梁治平着手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通过诉讼程序,判决生效后强制执行对公司的征信有负面影响,会给后续经营带来损失。”亮明法官身份之后,当事人非常信服,工人们的情绪也随之缓和了不少。
梁治平趁热打铁给出了调解方案:分包商承诺限期内一次性付清工资,如逾期则支付违约金。双方一致同意,达成了调解协议,并进行线上司法确认。仅用一天便妥善化解了这起劳务纠纷。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事实上,诉源治理工作亦如是。
像赤坎法庭一样,广东法院注重“请进来”调解,拓宽多元解纷“共治圈”,推动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动,建立辐射镇村一级的便民法律服务网络,切实完善诉调对接,提升纠纷化解的效果。
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与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地方综合非遗调解中心,整合省非遗法援律师团等资源,聘请6名具备调解和非遗保护经验的特约调解员,推进非遗纠纷源头化解、前端化解。
广东法院还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将调解广泛运用于涉港澳的民事纠纷化解中。例如,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成功委派香港地区特邀调解员适用香港法律开展诉前调解,并首次在法院司法确认程序中适用香港法律对跨境商事纠纷调解协议开展合法性审查。
在省级层面,省法院先后与省人社厅等14个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畅通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对接渠道。目前,广东是省级层面建立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数量最多的省份,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键词3:抓末端防再病
提升审判质量,推动“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咣……咣……咣……”每到深夜,家住广州市海珠区某小区的蓝小姐,就会被楼下传来的规律性敲击声惊醒。撞击声还伴随着震动,让人不堪其扰。
前段时间,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生态城人民法庭及时介入,被告停止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案件以原告申请撤回起诉了结。
能够随意购买到震楼器或者隐性震楼器产品的网购平台,也成为了噪声纠纷的“帮凶”。承办法官董广绪在某互联网平台以“震楼”“楼上太吵”“楼下反击”等关键词搜索,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产品。他还发现,除了直接产生撞击和震动效果的震楼器,市面上还存在以大功率音响为幌子的“伪装”震楼器。
为了深度治理这一现象,法院向某互联网平台发出司法建议书,并得到积极反馈。目前,该互联网平台已对出售震楼器等设备的网络店铺进行屏蔽、下架和扣分处置,并设置禁搜关键词,加强对隐性震楼器经营活动的日常巡检,与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共同构建有效的“声环境保护机制”。
在广东,上述做法并非孤例。关注、研析类案多发高发、大幅上升的原因并提出司法建议,通过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引领社会法治意识形成、进步……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针对审执工作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社会治理薄弱环节等共发出司法建议8711份,治理效果显著——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凤凰人民法庭做实做细“以判促调”,2021年以来共做出23份首案判决,促成后续337件案件通过非诉方式解决。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大鹏人民法庭深度参与环境领域的综合治理,累计发出8份司法建议,其中建议明确代履行的适用范围及执法程序,促成深圳首个代履行实施办法出台……
事贵有恒,行则必达。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好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省法院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落实。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幅幅人民法庭的“枫”景画,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
数读
法庭布局优化健全服务网络
全省共有417个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789个,网上巡回法庭228个,加强巡回审判和司法惠民服务。
融入诉源治理做实多元解纷
近三年,全省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8711份,反馈率73.1%,转化为规范性文件或整改方案1972份。全省法院引入特邀调解组织2634家,特邀调解员17928名,近三年诉前调解纠纷172.5万件,诉中调解纠纷15.4万件,调解成功率60%。
审判质效提升推动服务下沉
近五年,全省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197万件,约占全省基层法院结案数20%。去年全省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392947件,人民法庭员额法官人均结案3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