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在案发前,很多被害人对张某某的印象非常好,觉得她为人不错,又很有能力,俨然是位“成功人士”“创业导师”。然而,这一切都是她精心编织的一个骗局。
2022年7月,黄先生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张某某,经常在线上听张某某讲公司管理、企业经营方面的课程。在和她的交流中,黄先生坚定了创业的想法,于2022年8月中旬向公司提交了离职申请,并来到上海市松江区和张某某见面。
黄先生回忆,张某某年近60岁,打扮却很时髦。张某某的履历也很亮眼,她自称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此前曾在多家知名企业里做过高管,又到上海某大学做金融专业的老师。这些都让黄先生坚信,对方是位“成功人士”。
此后4个月,张某某给黄先生及其创业团队进行线下授课。2022年12月,黄先生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和其创业团队一起投资33万余元作为公司的注册资本。出于对张某某的信任,众人同意由她担任公司的顾问和实际经营人,占51%的股份,张某某承诺投入100万元匹配股权。公司成立后,张某某要求公司的几名员工出去跑业务,可是业绩却一直没有起色。今年4月,张某某向黄先生提议,先做一些公益活动,打响公司的品牌。
于是,黄先生和一个专门举办夏令营活动的主办方达成合作,由公司冠名赞助新一期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公司先向家长收取夏令营费用,待活动结束后再全数返还。很快,公司招募到118名家长为孩子报名,共收到近53万元报名费。6月,夏令营开营前夕,黄先生准备将53万元转给主办方,张某某却说,这笔钱已被她花完,让黄先生另行筹钱支付。
黄先生大吃一惊,他和合伙人到公司财务处了解情况,得知张某某早就以公司实际经营人的名义,要求财务将钱款转至她指定的账户。根据财务拉出的公司账户明细,黄先生还发现,张某某自公司成立起就要求财务将公司账户上的钱款转到自己提供的账户,而且根本没有转入所承诺的100万元。由于公司账户上没钱,这一期夏令营无法开营。6月底,不少报了名的家长选择了报警,张某某被带至派出所配合调查。
发现张某某可能是骗子后,黄先生想起自己其实早就被骗了。在公司成立前,张某某曾建议黄先生购买自己成立的私募基金来赚取生活费。据她所言,这款私募基金年化高达33%,三年即可回本,而且是国家扶持项目,风险很低,名额有限,只给自己最看重的学生。黄先生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一笔10万元的三年期基金和一笔10万元的三月期基金,并签署了投资合同。2023年2月,黄先生买的三月期基金到期,咨询张某某何时能赎回,张某某说已将这些钱款投入了公司账户,算作黄先生的股金。可事实上,公司账户中未存入这笔钱款。张某某一直关照黄先生不许告诉任何人该私募基金,她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公司员工互相讨论时才发现,有多人购买了该基金,且到期后均未拿回本金。
除了黄先生和公司员工,被骗的还有张某某的另一名学生马先生。一年多里,马先生和妻子陆续投入了70万元购买张某某所说的私募基金,偶尔会收到转来的利息。事实上,这些钱款并未被投入任何基金,而是被张某某占为己有,支付利息只是为了稳住被害人,诱惑他们投入更多资金。
然而,这起诈骗案背后可能还藏着另一起诈骗案。张某某通过种种手段侵占、骗取的近150万元,实际都流向了另一个骗子的账户。
2021年11月,张某某在网上和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外国男子网恋。对方自称是海运公司船长,对中国很感兴趣,还领养了一个中国孩子。期间二人经常视频聊天,张某某在视频里看到,对方确实是在一艘轮船上。交往两三个月后,托马斯说给张某某寄了一个包裹作为礼物。很快,张某某接到一个自称海关的电话,说她有一个海外包裹,里面装满了美元,需要她支付一定费用来清关,否则其行为将构成犯罪。
恐惧与贪婪让张某某失去了理智,随后的一年多里,张某某陆续按对方要求转账了200多万元。她坚信,只要付清清关费用,拿到这个包裹里的2000万美元,就可以还上骗来的钱,将所有谎言抹平。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对张某某提起公诉。张某某可能被骗一案也在进一步追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