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这件事能顺利解决,真的要感谢你们。”今年4月11日,四川省眉山市民王先生专门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当地医调委道谢。通过当地“保调赔防诉”工作法,王先生和医院的医疗纠纷顺利解决,双方对医疗纠纷评估事项都高度认可。这是四川以“枫桥式工作法”“诊治”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刺破物业管理“黑箱”,引入信托公司实现物业费用流向全透明,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以“信托制”工作法重构物业管理基本关系,让物业矛盾纠纷降下去,居民满意度升上来;规范交易流程、强化法律约束,德阳绵竹市九龙镇创新标准合同书、法律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四书止纷”工作法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在法治轨道护航特色文旅产业茁壮发展;从“多头跑”到“进一门”、从“人工办”到“人机办”,泸州市泸县太伏镇用“科技之链”串联矛盾纠纷千头万绪,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信访事项一次办结率显著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一盘棋布局、一张网解纷,眉山市丹棱县人民法院坚持“五调融合”工作法,实现首发纠纷马上调、区域纠纷包干调、异地纠纷线上调、疑难纠纷联动调、类型纠纷示范调,以法治之力护航桔橙产业之“甜”……
近年来,四川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法治四川的治理实践,着力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领导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2019年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深入开展诉源治理等工作,纵深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乡村“走进”城市,从陆地“跨越”山河,从线下“延伸”网上。全省2019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71万余件,治安案件较五年前下降12.3%,重大刑事案件特别是命案下降31.48%,农村可防性案件下降45%以上,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座架在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之桥”
“枫桥经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东方经验。纵观“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基因密码”,就在于有“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四川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强调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4万个人民调解组织、22万余名调解员奔走在基层一线,8000余个行政调解室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格,民事案件诉前调解率稳定维持在50%上下,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不断形成。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在社会基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部署,明确“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正是一个个社区、街道、乡镇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微”实践。
“党建引领”是对基层毛细血管的“全覆盖”。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党委针对辖区内各民族杂居、语言文化差异等现实因素,在解纷实践中广泛吸纳少数民族党员、乡贤等进入调解队伍,实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人员”,有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目前,全省已建立“石榴籽”调解室(组织)252个、“石榴籽”专职调解人员556名,不断在“法治”“德治”“自治”互动发展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之基,让“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建引领”是对基层治理力量的“大整合”。成都市武侯区长寿苑社区突出党委统筹定位,主动转变治理模式,创新“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将信托业务和物业服务相结合,通过设立物业信息公开平台,授予辖区群众随时查阅、抄录、复制物业收支情况的权限,确保每一笔费用“收得明白、花得清楚”,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群参与管理、监督管理、从管理中获益,形成统筹各方、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局面。
“党建引领”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强保障”。自贡市富顺县富世街道党工委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依托本土“豆花协会”组建“豆花帮帮团”嵌入社会治理,从源头解决婚恋纠纷发现难的问题,以“十分钟服务圈”联动律师、社工、志愿者,将高质量婚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贴心服务”赢得大家“真心拥护”。
伴随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巴蜀大地一路生花,党的领导以多种形式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多元主体提供日益完善的党建平台和组织引领,不断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共识的凝聚。
广安市武胜县嘉陵社区创新“五级五色五诊工作法巧解群众矛盾纠纷
一座实现矛盾不上交的“治理之桥”
融合“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汇聚“一张网”。走进泸州市纳溪区社会治理中心,一座由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6个中心(部门)融合建成的社会治理“大脑”坐落于此。
“智慧指挥功能区‘绘出’风险地图,群众接待功能区倾听民情民意,综合治理功能区统筹政法、司法行政、信访等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当前,我们已受理收集社会信息170余万条,受理处置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1789条,办结率100%。”纳溪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亢欢介绍道。据了解,该中心自2022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全区涉矛盾纠纷重复报警下降16.3%,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2%,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4.2%,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96.3%,有力实现平安态势“三降一升”的工作目标。
纳溪区“多中心合一”建设实践,正是四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汇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针对单一条线、单一方面调解力量散、效果弱等问题,四川一方面强化机制衔接,积极推动“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与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衔接渠道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加强力量集成,以综治中心建设为重点,推动全省3411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中心”逐步实现一体化运行,在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调解工作须臾冷场不得。”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司法所所长赵忠已经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了,去年,他作为司法调解力量入驻武胜县综治中心。
谈及“一站式”建设带来的新气象,赵忠表示,以往信访、市场监管、交通、司法等单位比较分散,特别是当事人诉求涉及到多部门时,“换一个地方改一个说法”的情况比较常见。“可以说一冷场就要变,对调解工作和当事人的时间、精力都造成一定的影响。”赵忠说道,“现在,各部门资源都汇聚在综治中心,碰到纠纷调解,大家一站受理、现场办公、现场解决,真正实现‘调解不冷场、群众不白跑、问题早发现、矛盾不上交’。”
今年夏天,在全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部分省(区、市)研讨班上,四川20个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经验在会上展示。其中,依托综治中心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工作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
塔公镇综治中心是开展调解工作的“桥头堡”
一座确保和谐不出事的“平安之桥”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川西深处,折多山下,山风将满山满谷吹得金黄。来到塔公镇,嘹亮的牧歌和清脆的马蹄声响彻草海,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将平安和谐送到3730米的草原之巅。
塔公镇地处草山、药山、矿山“三山一界”,自然资源富集,同时也是利益纠纷的多发区,部分牧区和牧区、部落与部落之间矛盾摩擦迁延日久,越界采挖、放牧等现象较为突出,长期以来都是影响基层平安的一道难题。
“针对相关矛盾纠纷预防难、调处难、稳控难的特点,我们从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稳控三管齐下,采取随时调、挂牌调、集中调相结合方式,‘全链条伴随式’化解风险隐患,5年来共解决涉‘三山一界’大小纠纷135件,调处成功率98%,以法治帮助群众化‘敌意’、消‘怨气’、抛‘疑虑’,确保矛盾纠纷零反弹。”塔公镇党委副书记嘎绒尼玛说道。
“道路更宽了,景色更美了,笑容更多了。”塔公镇商户杨锦强表示,回忆起十多年前刚到镇上经营的情景——“刚入夜就要关门打烊”,如今一座和谐不出事的“枫桥”带来的是满满的安全感,维护塔公草原美丽安宁业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
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200多公里,四川海拔最高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理塘县公安局高城派出所正在4041米高原默默守护。
为打造更符合新形势下的服务型派出所,高城派出所基础管控中队的6名社区民警进入“村两委”班子,发动各方群防群治新力量参与组建“高城义警”,在游人如织的勒通古镇、千户藏寨织就了一张民力之网。设立平安驿站并组建女子骑警队、景区巡逻队、涉旅纠纷快反小分队,推行具有“理塘温度”的涉旅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现了连续三年旅游治安零投诉。在派出所的荣誉室里,一面面锦旗,是一份份社会治安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答卷,见证着高城派出所在推动辖区“共融、共治、共建、共享”工作中绽放开的“枫桥警色”。
迈步新征程,四川始终以“平安”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应有之义,创新开展“以案说法”“以调释法”“送法进寺庙”等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同时,全面推进基层平安法治创建,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0个,命名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0个、“枫桥式司法所”200个、“六无”平安村(社区)2234个、创建国家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30个,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平安指数”,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指数”。
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司法所所长赵忠为来访群众释疑解惑
一座实现服务不缺位的“发展之桥”
入秋时节,青山连绵中,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粉墙黛瓦,一座座精品民宿将草木、鲜花植入院前屋后。“农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的华丽转身背后,是“枫桥式工作法”的“麻雀”振翅,为当地铺平了“治理路”“致富路”。
沉睡资产“活”起来,群众的口袋才能“鼓”起来。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曾深深为村上的闲置农房交易而发愁。“当事人双方不适格、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不规范、违法违规占地情况屡见不鲜。”蒋刚说道。如何将法律约束贯穿交易全过程,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协同性?棚花村以“四书止纷”工作法破局。
镇政府组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拟定《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标准合同书》、专业律师提供《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人员出具《公证书》、农交所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依法确权——多方发力从源头解决合同、产权、债务等矛盾纠纷问题。如今,“四书止纷”工作法已在德阳全面推广,促成全市闲置农房使用权安全交易594宗,并延伸扩展运用至116宗土地经营权交易、32宗养殖水面经营权交易等,累计金额7800余万元,矛盾纠纷总量下降80%以上,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
从探索“保调赔防诉”化解专业性医疗矛盾,到推出涉外商事纠纷“诉调融合、仲调对接”工作法;从“一小时调处”涉旅纠纷,到落实“三三调”助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针对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对调解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四川全面推进医疗、交通、家事、涉外等领域专业性调解工作,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15个,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594个、调解室2806个,年均化解矛盾纠纷6万多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说法、有回音、有解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总书记对四川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以实绩实效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四川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