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法治观察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观察 > 供应链金融存在哪些问题?金融商事案件有什么发展趋势?这场发布会详解

供应链金融存在哪些问题?金融商事案件有什么发展趋势?这场发布会详解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 上海政法综治网 作者:佚名

  10月1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以下简称白皮书)、2018-2022年度上海法院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以下简称涉供应链白皮书),并发布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近四成案件以调解、撤诉结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自2009年起坚持每年公开发布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为切实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和治理提供了参考。

  据介绍,2022年,上海法院共计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99270件,审结200617件,案件结收比为100.6%。标的总金额为1674.51亿元。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合计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7.23%。

  白皮书分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达到了2018年的3.7倍,在一审金融商事案件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13.18%上升到55.5%;案件调解撤诉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上海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占比为39.57%,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初显;涉众型金融商事案件数量较多,主要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违规经营引发大规模债务纠纷、私募基金领域“爆雷”事件多发导致大量投资者维权诉讼案件三种情况。

  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白皮书预判,未来涉及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纠纷案件将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与消费信贷相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资管产品的维权纠纷、与证券交易相关的纠纷等领域。随着跨境金融交易的进一步增多以及上海法院涉外金融审判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具有涉外因素的金融商事纠纷案件将进一步增加。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深度融合,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金融司法裁判的市场导向和规则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供应链金融成为新业态之一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

  据悉,2018至2022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6165件、12375件、19509件、25185件、25489件。标的总金额从2018年的95.3亿元增至2022年的307.84亿元,涨幅为223.02%,但平均标的金额相对平稳。案件类型相对较为固定,其中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票据追索权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数量排名前五位,占一审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总数的87.84%、5.64%、3.53%、1.00%和0.73%。

  涉供应链白皮书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相关从业主体的监管,强化供应链金融相关参与主体的合规建设,努力完善涉供应链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优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协同处置机制。

  发布十大案例推动构建良性健康的金融市场生态

  2022年,上海法院审结了一批具有较强规则导向意义的典型金融案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案件类型新、规则意义强、社会影响广”的遴选标准,选取了十个典型性较强的案例。

  如,在全国首例主板市场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混同的证券操纵赔偿责任纠纷案中,上海法院就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先就证券操纵行为人的行政处罚、刑事罚没款采取民事保全措施,再判决若操纵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民事判决所确定的赔偿责任,则可执行已依法保全的罚款和罚金,最大程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在全国首例涉新三板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案中,上海法院基于新三板企业定向增发投资者具备专业投资经验,并且采用“面对面”签订协议参与认购证券的方式,认定投资者的索赔不适用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为保护不特定投资者合法权益而确立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新三板企业股权投资者仍应对行为人实施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与其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在一起涉及“保险+服务”金融复合产品的其他合同纠纷案件中,上海法院首次明确了金融复合产品中“服务”部分由金融复合产品发售方和服务提供方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二者应分别按照其与消费者之间的金融复合产品合同、服务合同依约履行,不得以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履约。该案对市场上的金融复合产品的服务提供方之间法律关系及责任划分做了明确认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机构共生营销业务模式。

  抓好数字化改革工作,落实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各项协同机制

  近期,上海法院正在推动数字法院建设,要求依托大数据,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流程预警监测,推进审判监督管理模式重塑变革。

  据统计,今年以来,上海法院积极推进大数据监管场景在金融商事审判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截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申报与商事金融案件审理直接相关的应用场景共计85项,内容涵盖金融借款、保险、融资租赁、资管业务、汽车金融等多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领域。

  其中,在“信用卡纠纷诉源治理”应用场景推广中,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筛查近五年来全市法院受理的涉信用卡民商事案件,结合个案办理中梳理出的具体问题,向涉及案件数量最多的发卡机构发送司法建议,促进了信用卡业务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

  此外,上海法院还针对部分金融纠纷案件类型化、批量化的特点,积极研发类案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提升诉讼效率。例如,2021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试点了信用卡纠纷类案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建设,实现了信用卡纠纷案件平均送达时间、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均大幅缩短,案件结收比实现良性循环。今年7月,又在该院正式上线运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目前已审结300余起案件。

  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司法监管信息通报、重大金融法治问题调研及金融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协同机制。目前,各项协同机制正逐步落实落地,比如与上海证监局签署协作意见,推动证券市场法治化运行以来,双方不仅在多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完成有效对接,还顺利开展了专家咨询、业务交流会等常态化的联络交流。


原文链接:http://www.shzfzz.net/node2/zzb/n4484/n4486/u1ai16660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