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法治观察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民主法制 > 普通用户如何规范用卡防“误伤”?

普通用户如何规范用卡防“误伤”?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 河北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

  深圳开展涉电诈“两卡”打击治理 冻结账户现象增加

  普通用户如何规范用卡防“误伤”?

  据媒体报道,不少深圳开户使用的银行借记卡用户无法通过微信、支付宝提现、转账,账户状态显示为冻结。因解冻账户的客户近期大增,一些银行网点甚至排起了长队。8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深圳地区最近冻结账户现象之所以明显增加,是因为当地下发《关于高效挤压高危个人卡七条措施的通知》,开展涉电诈“两卡”打击治理,要求各银行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

  部分账户非柜面渠道无法使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深圳地区反映冻结账户问题比较集中的是某国有大行的客户。昨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该行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家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客户前来解冻银行卡,他们一般都是因为有频繁的小额交易“中招”。银行也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他们的银行卡进行了冻结。客户可持身份证和银行卡到网点来办理手续,经查实没问题就可解冻。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长期不用的银行卡也可能被冻结,也需要到网点办理手续。

  据了解,除了这家大行,深圳地区其他银行也出现客户借记卡大规模被冻结的情况。8月5日,江浙地区某城商行的深圳分行就在官微上发布公告称,根据深圳市联席办《关于高效挤压高危个人卡七条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该行账户实际情况,该行对符合管控条件的账户进行了限制非柜面渠道控制。如客户账户使用过程中发现暂无法通过非柜面渠道进行资金收付,可前往指定网点申诉或拨打电话咨询。

  打击电诈开展“断卡”行动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深圳最近的这次行动也是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断卡”行动采取的举措。最近两年电诈高发地区的银行开卡日趋严格,被冻结的账户也明显比其他地区多很多。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及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在“断卡”行动中,银行、支付机构也需要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

  去年11月,央行曾公布“断卡”行动开展一年来的成果。在此次“断卡”行动中,央行督促银行、支付机构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14.8亿张;指导商业银行建立涉诈风险监测拦截模型,对涉诈高风险交易“快速监测,及时拦截”,实时拦截涉诈资金10亿元。

  个人用卡别踩四大“禁区”

  在银行一线工作多年的李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她的经验,银行卡突然受限,大多存在4种异常情况。

  第一种是银行预留的客户信息不完善。比如,客户证件超期,客户信息不全等。不少银行的系统会定期筛选出此类客户,批量限制非柜面业务。她提醒大家,如果换了新的身份证,一定要及时向银行更新,大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都可办理。

  第二种是频繁交易触发反洗钱、反欺诈等银行风控系统预警。有些商户为了偷逃税款,会利用个人账户收转对公账款;有些人不停刷pos机套现信用卡;还有人淘宝刷单或参与网络赌博、买卖虚拟货币,这些非法活动一旦被系统识别出来肯定会受到限制。李女士建议,持卡人不要短时间频繁地进账和转出,不要经常收到账就马上转出,更不能接受不明境外资金或涉嫌非法活动的资金入账。

  第三种情况是银行卡长期不用,状态异常。如果客户想继续使用或激活,可以咨询银行办理;如果实在不需要使用,最好尽快销户。

  第四种情况是本人银行账户没问题,但交易对手的账户有问题。如果跟涉案账户有转账等交易往来,也会被牵连受限制。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才能解除限制,单靠银行无法解决。

  “系统识别也会有误伤情况。”李女士表示,持卡人如果接到银行核实电话,一定要积极配合,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提供身份证件、流水、发票等证明。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千万不要出租、出借给他人,更不能参与其他非法活动。

  建议

  银行应改善服务 解决“误伤”带来的不便

  “断卡”行动已开展近两年,为何还有不少持卡人被“误伤”?大规模“断卡”现象背后,银行是否有改进提升服务的空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等部门为打击电信诈骗开展的“断卡”行动,这是责任所在,但这个过程难免会“误伤”部分持卡人,因为银行是通过设计的筛选模型来识别用户卡片的风险,如果设置的条件过于窄小,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所以现在有些银行采取了相对宽泛的排查措施,一小部分持卡人就会被“误伤”。

  董希淼表示,希望银行能够借助更多的金融科技手段来做到更加精准的排查,尽量降低“误伤”的比例。同时,在“误伤”之后采取更加人性化和更便利的补救措施。比如,可以考虑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一部分手续可以在线办理,一些材料可以线上先行填报;线下解冻也可以考虑在自助机具设备上进行。总之,银行应该为持卡人解冻银行卡提供多种便利,尽量简化流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指出,客户是银行业务的根本,银行自身肯定是倾向于给客户提供便利的。“断卡”行动可能会给部分用户带来不便。银行能做的,就是向客户解释清楚,同时做好服务。比如,有些卡冻结之后需要去网点重开,是否可以考虑在线实名认证来重开?比如,在“断卡”的时候是否及时告知了客户?如果银行能积极改进服务,即便不能彻底解决“断卡”带来的不便,至少能通过周到的服务挽留住自己的客户。(记者程婕)


原文链接:http://gat.hebei.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403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