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5月23日一大早,西安市新城区自强路街道向荣小区的“融情·邻里亭”长廊下,两位老人悠闲地聊着天。旁边,71岁的张老太一边跟两个老姐妹唠着家常,一边仔细地向长廊周围的花木浇着水。
这个长廊是去年老旧小区改造时,向荣社区根据居民呼声最高的需求而建的,天晴不晒、下雨不淋,深受居民喜爱。在这个气氛和谐的长廊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民情气象站”。
聊起这个“民情气象站”,居民们都赞不绝口。“上个月我家楼道窗户外有个马蜂窝,我试着在‘民情气象站’留了言。之后社区很快联系了我,还请来专业人士解决了问题!”家住8号楼的杨女士高兴地说。
“民情气象站”观测的可不是天气,而是居民的心情。向荣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兴茹说:“我发现居民们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高兴了就是晴天,不开心了就是雨天,生气了就是雪天。”今年1月底,在杨兴茹和社区党委书记杨力的共同努力下,“民情气象站”建立了起来。
“民情气象站”简单来说,就是在“融情·邻里亭”长廊里挂两块宣传板,分为意见收集区、晴天区、雨天区和雪天区,旁边放有彩色印花的便利贴和签字笔。路过这里的居民可以在意见收集区,留下关于小区治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向荣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常住人口3100人,60岁以上老人近800人。如何让年轻居民参与到小区自治工作中?“民情气象站”的建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在早晨看见一些留言条,我们管这叫‘气象单’,这应该都是居民头天晚上下班回来后贴上的。留言里有关于社区工作的建议,也有居民发现的安全隐患。”杨力说。
有了“民情气象站”,就要有“气象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17名党员、15名楼栋长和3名热心居民,组成了35人的“民情气象员”队伍。收集到“气象单”后,“民情气象员”会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处理后会给当事居民打电话反馈结果,如果居民对处理结果满意,那么这张“气象单”就会被贴到“民情气象站”的晴天区;如果居民不满意,单子则会被贴到雨天区。接到雨天区的单子,“民情信使”也就是向荣小区的网格员会进一步“听诊”“会诊”“巡诊”,持续跟进处理。
今年2月,一张“气象单”被贴到了雨天区。这是一起邻里纠纷,邓老太上了年纪,平日在家喜欢看电视,但因为耳背,所以声音总是开得很大。老旧小区隔音效果欠佳,邓老太的电视声有时会干扰到邻居的正常生活,所以部分邻居有些不乐意了。就这样,一张“气象单”被贴在了“民情气象站”的意见收集区。
收到单子后,社区工作人员和邓老太所在单元的楼栋长立刻上门组织调解。邓老太同意将电视声音关小一些,可即便这样,还是会影响到隔壁邻居。邓老太的邻居对事情处理结果并不满意,“气象单”因此转到了雨天区。社区副主任刘洋了解情况后,带着网格员再次登门,讲法律、话亲情、释理情,最终使双方相互谅解、握手言和。
“虽然目前还没有遇到‘雪天’的单子,但我们的受理渠道是畅通的。以后一旦有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会直接上报街道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杨力说。
在“民情气象站”,12号楼的李先生反映车棚里杂物堆积太多存在安全隐患,社区立即组织志愿者进行整治;5号楼的刘女士反映家门口的灯不亮,“气象员”联系物业进行了维修;7号楼的张先生反映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占用,而且小区一处松动的井盖存在安全隐患……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都是小事,却是向荣社区知民情、重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大事。圆满处理的“气象单”被贴在晴天区,暖意洋洋,还有居民在已经处理好的单子旁边画上了笑脸。
民情有人听、民意有人收、民诉有人记、民困有人帮,向荣小区的“民情气象站”就像纽带一样将社区与居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架起了畅通且有温度的民情反馈渠道。目前,“民情气象站”已处理居民问题27起,其中“晴天”26起、“雨天”1起,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记者 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