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治观察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教育艺术,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01历经风雨——方知彩虹绚丽
罪犯李某,女,大学文化程度,入狱时抗改思想特别顽固,曾有过绝食,用头撞地、撞墙等自伤自残的极端抗改行为。每次民警找她谈话时,她不是沉默不语、一脸不屑,就是强词夺理。
这个有着高学历的顽固分子,被监狱列为挂牌攻坚的对象。为此监区成立了攻坚小组,张钰主动请缨挑起组长的担子。这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攻坚之战。
该类罪犯思想偏激,容易走极端,大家对她时刻进行严密管控,以防她实施过激行为。李某非常抗拒写思想汇报,在对她进行批评教育时,她多次以死要挟,甚至威胁民警的人身安全。一时间,这个极度危险的罪犯成为压在大家心口的一块巨石。一次次谈话,一次次交锋,始终不能破解她心中的“魔障”。面对转化的失败,她也曾沮丧,久攻不下,更让她万分焦灼,但更多的是职责的鞭策和攻坚克难的信心。
一次次调整方案,寻找突破口,反复让李某写认罪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展开强大思想教育攻势。几个月后,李某思想深处的堡垒一点点被瓦解,心理防线开始松动。当她谈到家庭和孩子时,总会有一丝的动容。
此时,张钰决定以亲情为着力点开展工作。由于李某的偏激行为,家人早已和她疏离。那段日子,张钰和同事经常打电话联系她的亲属,在锲而不舍的劝说下,她的父母终于来探视了。当李某见到年迈的父母,不禁泪流满面;张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机。
接见结束后,大家趁热打铁对李某进行了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教育谈话,并让她写下真实的感受。因势利导,进行攻心教育,摆事实、谈案例,同时辅以亲情帮教。渐渐地感受到她内心开始了对与错的挣扎......
一年多的努力,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观察、探索实践,有失落,有委屈、有困惑、有焦虑、有泪水、有汗水……日雕玉琢,水滴石穿,当李某与过去彻底决裂的那一刻,张钰和同事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年攻坚教育的实践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罪犯的一个眼神、一丝表情、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张钰捕捉到信息,成为打开缺口的着力点。
02真情付出——罪犯心灵蜕变
罪犯温某,因为家庭琐事和丈夫发生争执,情绪失控的她用筷子将丈夫的一只眼睛刺瞎而获刑入狱。她性格暴躁,行为偏激,经常与他犯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经医院鉴定为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她非常消极悲观、抗拒改造。如何打开这个沉默寡言、极度消沉罪犯的思想之门?张钰尝试在点点滴滴中寻找治愈她心灵的路径。
一次值夜班,张钰正准备组织罪犯就寝,温某突然对同监舍罪犯赵某大打出手,撕扯赵某的头发,嘴里还不停地叫骂着,民警迅速进行了处置。这是典型的精神病犯的幻想型病态表现。这个病犯情绪波动大,思想易反复,间歇性处于臆想状态,有攻击性。大家时刻警惕,随时做好防范和处置的准备。
后来的心理疏导中,张钰发现她非常渴望得到丈夫的原谅,就经常鼓励她:“多给家人写写信吧,他们会原谅你的”,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张钰用心记录着她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发现她的所需、所想,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她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教育鼓励,她心中的希望之火一点点被点燃。渐渐地,她变了,脸上绽放出笑容,违反监规纪律的频次大幅减少,改造表现日趋稳定。
当温某盼来了家人的第一封信,信中有他丈夫和儿子的合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在随后的改造中积极努力并获得了减刑。在她出狱前一天主动找张钰谈心,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说:“张警官,谢谢您!”那一刻张钰深深感受到自己身穿警服、头顶国徽的那一份崇高的荣誉!
03掷地有声——监狱女警缩影
一个人如果把事业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的人生会发出绚烂的光芒。
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相思情,也有离别恨……
张钰说,灯火阑珊的夜晚,曾因惦念生病的孩子潸然泪下;万家团圆的时刻,曾为牵挂家中的亲人黯然神伤;也曾因不能在父母床前尽孝而深深自责,也曾为无暇顾及家务而承受抱怨。然而,我们深知自己是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是高墙上的明灯,驱散迷雾和阴霾,照亮迷途囚子的新生之路,我们深知这份责任的份量,所以,我们无怨无悔!
张钰,女,汉族, 1971年8月出生,四川资中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 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青海省女子监狱一监区副监区长、一级警长。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201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1年6月被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3月被监狱评为现场管理标兵, 2016年2月、2017年2月被监狱评为“个别教育能手”称号, 2019年1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戒毒工作先进个人。